□本报记者 江继勇 吴文珍
“通过vr教育切身感受酒驾的危害性,以后在驾驶过程中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了。”体验了vr反酒驾教育后,铜陵市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感慨道。
社区矫正引入vr技术,是铜陵市创新教育矫治方式的新尝试。日前,记者随政法综治江淮行采访团采访时获悉,该市司法局以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打造社区矫正监管新模式,实现队伍专业化、监管智能化、教育社会化,取得明显实效。今年以来,未发生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的情况。
“量体裁衣”打造专业队伍
铜陵市义安区社区矫正大队顺安中队,是2022年铜陵市推行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新建的,办公面积达307平米,设置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综合管理三个功能区和报到登记、宣告、教育培训、档案资料、自助矫正等功能室。该中队配备9名专职工作人员,智慧矫正建设同步实施,两台执法警车和其他装备保障到位。
铜陵市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以前是由县区社区矫正机构委托基层司法所承担。由于基层司法所人员不足、精力分散,导致很多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为此,铜陵市开展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试点,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并选定义安区、铜官区为首批试点。改革举措构建了市社区矫正支队——县(区)社区矫正大队——片区中队”工作运行模式;每个社区矫正中队配备政法专项编制的正、副中队长各1名,工作人员6名,监狱挂职民警1名;功能室全部按司法部智慧矫正建设标准设置,智慧矫正终端设备和执法车辆一应俱全。按照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和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各中队管辖范围。通过改革解决了“社区矫正机构 司法所”工作模式下“委托责任不清晰、执法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专门力量管、社会力量集中帮、矫正对象方便改等目标,全面提升了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
社区矫正中队严格落实签到、报告、走访、请假、教育等制度,加强法定节假日值班值守,每天开展信息化抽查和不定期夜间巡查,对矫正对象进行全天候监管。该市义安区今年以来社区矫正月度见面核查率达100%,实地走访2000余人次,个别教育2000余人次,集中教育90余场次,心理疏导150人次,指导就业就学12人次,落实困难救助6人,社区矫正工作质效明显改善。
数字赋能筑牢“电子围墙”
“我们是铜陵市铜官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你未经批准擅自离开铜陵市行政区域,且不听从返回指令,现在请跟我们回去协助调查。”近日,铜陵市铜官区社区矫正大队一中队处置了一起社区矫正对象不假外出突发事件。推行“队建制”模式后,实现在1个小时内发现并处置不假外出等违规行为,得益于 “智慧矫正”建设。
通过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定位、“在矫通”手机app刷脸签到和电子腕带定位数据,实时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动态跟踪、远程控制和无缝监管,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场所和执法情形的全程视频监控。这也是铜陵市逐步实现从传统社区矫正向智能化社区矫正的蝶变。
“智慧矫正”实施信息平台集约化管理,通过构建“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依托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对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全业务进行数据化管理。
每天上班伊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打开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根据“工作提醒”“待办事项”“监控预警”等提示开展工作,按照提示指引的流程操作,即可快速准确完成工作任务。对社区矫正对象越界、关机、异常签到等违规行为,根据“监控预警”提示依法依规及时处置。
同时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建立法治联盟链,打通政法一体化通道,实现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到解矫全流程、全时段网上流转,网上监管。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电话机器人等信息化手段,让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帮扶更精准、更快捷、更智能。
刚柔并济彰显司法温度
铜陵市各社区矫正中队均建立了“社区矫正vr警示教育室”,上线了反酒驾教育、毒品危害教育、缉毒体验教育、矫正人生微电影、红色教育、心理放松教育等10余个vr作品。社区矫正对象通过vr终端设备进入虚拟场景,切身感受监禁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强烈反差,从而更加珍惜社区服刑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习教育效果。
借力引智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铜陵市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心理辅导教育,实现社会化服务。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测评、心理筛查、心理研判和心理疏导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心理辅导服务全覆盖,实现有效筛查、准确预判。
针对“心理亚健康”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干预,改善心理状况,避免发生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构建完善社区矫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常态化心理辅导服务保障,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因素。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技能需求,开展精准帮扶,每年开展多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劳动素质和参与社会就业竞争的能力,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实现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