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谱写赵瓦房村蝶变华章 |
|
“请不要再叫我贫困户了,这个称呼过时啦,我承包的这三个大棚,今年西红柿产量不会低于9万斤,每斤2元钱,我都得收入18万,你咋还能叫一个年收入18万,雇工20多人的老板叫贫困户呢?”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贫困户王华廷言语间自信满满。
赵瓦房村距县城8公里,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下辖10个自然庄,人口903户39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299人。2018年村出列,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为0。
该村因贫与亳州市纪委结缘,六年来,市纪委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工作思路,打赢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两场硬仗,推进乡村振兴靠前一步发展,走出一条村“两委”班子造血功能强大、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之路,赵瓦房村顺利蝶变。
政治引领、强脊造血,支部遂行任务能力强
“党员就要带头上前线,午季禁烧这么忙,你们不让我参加,不要‘欺负’我年龄大,我还是能帮组织干点活的,抓紧给我拿个红袖章。”“你这么大年纪,怕你热着,所以没敢安排你参加禁烧,别生气哦!你是咱的老党员、老模范,谁敢嫌弃你,现在就给你拿袖章,但是你要记得多带点水,注意防暑。”赵瓦房村68岁的老党员‘质问’村党总支书记朱志伟时的一段对话。
驻村工作队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中,坚持以政治引领,狠抓党建制度落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建立纵向到底的领导体系,抓好“村党总支——片区支部——村党小组——片组邻”四级联动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域的网格体系,以邻长制创建为抓手,细化邻长职责,推进邻长担任政策法规宣传员、基础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生事项代办员、特殊人群管护员,形成“组织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让片长、组长、邻长在走访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对群众诉求无缝对接。
探索“党建 ”工作思路,利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知识培训、讲座强化对村民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做好“党建带村建”,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为纽带,挂联党员志愿服务队、邻长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为依托,最大限度将群众组织在一起,聚力决战脱贫攻坚,有序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工作。
自治激励、齐心强基,村民团结底气足
“大棚承包的问题,我觉得一户不能超过三个,不然人手不足会造成管理问题,不利于发展。”“我建议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确定大棚数量,如果没有劳动力,一个大棚也不许租。”赵瓦房村群众议事会上各抒己见。
大棚问题是该村脱贫攻坚以来的一个产业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435亩的128个蔬菜大棚,为了承租召开群众代表会。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成立了村务议事会,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务处理,提高村民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机制,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培育农村新风尚,以获取积分奖励制度每季度兑换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在项目协调、产业调整、集体经济收入分配、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会议在村发展中的自治作用。
“以前有些村民总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第一书记陈卫星同志坚持抓‘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村大小事务都向村民公开,大家都意识到了只有人人出力,村才能建得更美好、更和谐。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高涨,建言献策的人多了,村工作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群众基础。”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王文举感受道。
法治保障、法佑护航,村务治理水平高
“俺村的工作队都是市纪委派来的,我觉得我是时刻绷紧规矩弦、廉政弦,一不留神,他们就得‘批评’我,他们三位经常给我们讲法治、立规矩,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走访联系群众制度等16项。”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敬伟介绍说。
法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赵瓦房村依托法治大讲堂,积极开展“七五”普法,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建立有综治中心,并成立人民调解委;硬件上,建设法治书屋,并配套公共法律服务室,在村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人员上,按照“一村一法律顾问”的要求,聘请乐行律师事务律师张芳春为法律顾问,每个村民组长都培养成法律明白人。
“利用村小喇叭、邻长微信群等载体,围绕中心工作对政策法规开展大力宣传,积极培养党员干部依法服务、依法行事、依法用权的法治思维,让居民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习惯。通过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法治意识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得到有效提高。”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戴虎介绍说。
积极推行“枫桥经验”,大小矛盾都按照邻—组—片—调解委员会四步走,推动“小事不出邻组,大事不出村”,今年以来,依法依规调解矛盾纠纷41起,成功调解41起。
德治教化、激活动力,润物细无声
“这袋大米是我用26个积分换的,俺家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了,奖励俺50个积分,还剩点暂时不兑换了,以后多参加一些公益劳动,积攒一起,换个电饭锅。”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的朱登记拿着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商品时讲道。
“爱心超市”是市纪委捐赠在村部开办的,不实行现金交易,主要是用于评选好人好事、引领乡风文明,自2018年开办以来,先后投入31.5万元,兑出百姓从孝从善,兑出和谐、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兑出群众精气神,兑出赵瓦房百姓真善美。
完善村文化广场,在村道两边居民户墙体上用墙绘美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礼尚往来、和谐互助的社会德育氛围。
通过评选善行义举榜,激发居民移风易俗的积极性。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得到了遏制。设立“红黑榜”,将弘扬家庭美德与良好家风结合起来,对勤劳致富、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纳入红榜。目前赵瓦房村有1174人在外务工、承包大棚的64人,有的人家多人在外工作,部分人员在家自己做“篦子”加工,蔬菜大棚用工弱劳动力每日160人次,形成了人人靠自己双手诚实劳动获取幸福生活的良好社会风气。
村里还制定了每周全面大扫除的制度,由党员、邻长负责清扫主干道路,村民户实行门前五包,村内河塘沟渠、村民户房前屋后,道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的现象得到遏制。
由关心热爱村内事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33名乡贤组成道德评议会,组织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五好文明家庭”等评议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智治支撑、治理入微,群众幸福感满满
“现在方便的很,俺村民组有13户在外面打工的,我在微信群里说一声‘该交农合了’,当天晚上八点,全部将钱转我微信里了。”“到处都是摄像头,偷狗的都少了,俺家玉米放外面半个月了我都不急着搬屋里。”“天再黑我也不怕,因为到处都是路灯,听说还不用电,都是自己发电的,一亮都是一夜。”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幸福感满满。
通过工作队多方协调,在村主干道、小巷、主要路口设置公共摄像头27个,实现路口要道全覆盖;安装led及太阳能灯180盏,遍及10个自然村,照亮全村903户群众出行路;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全覆盖,水泥路、柏油路,方便群众出行。
分别建立邻组片微信群,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运用“我家亳州”网上办事大厅,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办成事。
“驻村三年来,我们突出造血功能建设,一手抓扶贫,一手抓乡村治理,决战了脱贫攻坚,促进了乡村振兴;借2018年换届之机配齐配强了两委班子,通过建章立制,已经基本实现‘去拐’前行,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断奶’,彻底去拐,促进村两委班子健步前行;通过探索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路子,赵瓦房村乡村治理新格局及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赵瓦房村第一书记陈卫星介绍说。
从贫困村到先进村,从“脏乱差”到“绿净美”,从“靠墙站”到“比着干”,赵瓦房村通过“五治”融合,决胜了脱贫攻坚,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了贫困村蝶变,开启了全面小康新征程。(涡阳县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孙天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