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面建设“百姓评理说事点” |
6000余个说事点遍布城乡解纷2.5万件 |
|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由于村庄内进出的道路狭窄,村民自行在河边砌石拓宽道路,这一行为合法吗?”
“不合法。村民自行砌石质量不一,没有整体标准规划,如果确需整治的,依法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审批同意……”
5月5日傍晚,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塔坑村龙阳“百姓评理说事点”,村民们听完村居法律顾问的“水法课”后意犹未尽,开启“你问我答”环节,问的实际,答的专业,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评理说事点虽小,但功能丰富,不仅搭建起法治宣传讲台,还打造了说事议事平台,让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安徽省司法厅出台《安徽省“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丰富、明确界定“百姓评理说事点”的功能定位,对“百姓评理说事点”的地点设置、人员配备、运行模式和建设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合肥市司法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谋划开展“党建 调解为民”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对口联系城区“百姓评理说事点”,定期到“点”上提供法律服务。宿州市司法局引导各县(区)整合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等资源,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吸收多元力量参与“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更好地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遍布城乡的“百姓评理说事点”如火如荼建设起来。在这里,群众可以“唠唠家常”,聆听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各级调解组织也在听民意的过程中捕捉、反馈、预警矛盾纠纷信息,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消除和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1月,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村民李某(化名)在医院治疗期间突然死亡。李某的亲属认为院方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院方则认为李某属于突发疾病正常死亡,并不属于医疗事故。李某的亲属不能接受,情绪激动地向医院讨要说法。
任集村“百姓评理说事点”调解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组织李某的亲属与院方进行调解,让双方面对面地陈述意见和看法。为掌握真实可靠的诊疗情况,调解员还联系了相关知情人士,避免听信一面之词。经调查发现,院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过错。之后,调解员通过耐心细致调解,促成院方和李某的亲属达成调解协议,一起医患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百姓评理说事点’不只是一个群众‘拉呱’的地方,既可以‘说事’,也可以‘议事’,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化解,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这里得到提升。”任集村党总支部书记、村“百姓评理说事点”信息员任明取说。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还注重突出地方文化元素,将枫桥经验与地域文化、法治文化等紧密结合,形成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百姓评理说事点”地方品牌:宣城市司法局将群众熟知的人文典故融入基层治理中,提炼出“耐心听取、巡街查访、理清思路、说清是非、因势利导、借古喻今、公平公正”七种调解技巧;黄山市司法局把徽文化融入“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创新推广“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淮北市司法局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拓展说事平事了事新路径,不断擦亮“一杯茶”调解法、“老贾工作室”等调解品牌,预防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记者从安徽省司法厅了解到,截至4月底,全省已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6000余个,收集矛盾纠纷线索3.3万余条,化解矛盾纠纷2.5万件,开展法治宣传8000余次,“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责任编辑:孙天艺) |